在未来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找到可靠的职业,让他们能毕业就不再失业呢?外滩教育特约作者方也,在对比近年来北美就业数据后发现,未来的社会更倾向于选拔精通多门学科的“通才”;而今后的职场,对“过度专业化”人才的要求,或将更为苛刻。在方也看来,眼下我们更应该帮助孩子,开拓视野,扎实于基础学科,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未来挑战,以不变应万变。在加拿大读书的女儿进入高中后,我们就要开始思考未来的专业选择了。在刚刚结束的学校家长会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老师们似乎都很笃定我女儿会去考医学院,英语老师说医学院的面试至关重要,学好英语对训练思维和表达能力很有帮助;职业规划课老师说考医学院需要去医院实习,她可以写推荐信。女儿后来跟我说“妈妈你不用感到
相较于中高年级的申请,能够通过比较学生的课业成绩、标化考试成绩与课外活动等等的项目,低龄入学测评的内容与形式往往让家长感到抽象,而不知道要如何做准备,在这里也跟各位家长分享几个低龄入学测评私校考察要点:问孩子年纪这么小,为什么需要做测评?私校设立入学测评的目的是考察学生的能力是否达到年龄应有的标准。许多低龄孩子的家长,对于测评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以为就是让孩子去熟悉一下学校的环境,和老师与未来的同学一起“玩游戏”。再加上学校的邮件中明确表示不需要特别准备,于是就让孩子自由发挥了。然而,低龄段测评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每个项目的背后都有着各自的深意。如果家长们掉以轻心,疏于准备的话,没有经过特别训练的孩子,很有可能一个小举动就被火眼金睛的老师发现,默默打上记号。问低龄测评的形式是什么?今年由于疫情影
下一代将比上一代过得更好吗?据最近在21个国家进行的一项大型调查,对富裕国家的年轻人来说,步步高升的梦想更像是过去的故事,而不是当代的现实。但在较贫穷的国家,年轻人的生活将比他们父母的更好、世界正在变得更美好的希望仍然存在。“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乐观的看法多一点,人们认为每一代人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球视野和政策办公室主任劳伦斯·钱迪说,该机构与盖洛普公司一起进行了这项调查。“但西方的一种认识是,这种情况已不再发生。”在美国,56%的年轻人和64%的年长者认为,今天的孩子们在经济上将不如他们的父母——这个看法符合许多人近年来的经济现实。这项调查涵盖了两个年龄组——15至24岁和40岁以上,共2.1万人,包括对来自世界所有地区的具有全国性代表的抽查。年轻一代表示,今天的孩子们在
我还是习惯叫他张老师。因为他在告别直播里的感觉,和08年第一次在办公室见面的时候一样,低调、谦逊、彬彬有礼,但谨慎、心如明镜还有主意。对,他就是好未来的张邦鑫。曾经手掌3500亿教育帝国的,一个孜孜不倦的老师。01/失去的张老师,话真的很少。尤其是比起新东方的那些前辈——俞敏洪、陈向东老师来说,他的话少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经常给他留一段言,他回复我两个字,好的。这可能是因为他教奥数出身,和教语言的教育大佬们不同,总会理性强于感性,逻辑强于煽情,思考强于表达。这让好未来(大家更习惯称它学而思)走上了一条和新东方截然不同的路:新东方的核心是名师经济,靠管理架构驱动,而他选择了做课程标准化——让优质的课堂摆脱对老师的依赖,让水平中等的老师也有机会发光发热。这挺了不起的。因为教育这件事,长久以来
最近有个热播剧又火了!关于这部剧的多个话题,登上多个热搜榜!也正是这部剧,让人开始反思许多现实性问题,比如,要不要老人带娃,离婚、再婚、家庭以及孩子教育...这部剧就是《小敏家》!整部剧,很多人喜欢李萍这条线,不仅是因为这个人物性格风风火火,招人喜欢,而且李萍是个非常称职的妈妈;为了让陈佳佳有书读,李萍两手准备,一方面不舍女儿出国留学,让她努力学习,另一方面,给女儿准备了出国留学这条后路... 但看到剧中李萍说:只要语言能过关,哈耶普斯随便挑,小编也被逗笑了!史上哈耶普斯被黑的最惨的一次!但通过李萍这句话,小编看到了两点: 01语言很重要 语言这方面,是我们一直在反复强调的,想去出国留学一定要过语言这一关!前段时间,我们云小伦敦工作人员去英国九大公学之一的拉格比
很多人以为选择国际教育、读国际化学校的都是超高净值家庭,其实根据真榜2018年发布的《国际化学校在读家庭调查报告》,越来越多中产家庭也开始走国际教育路线。在孩子一年的教育支出里,选择花费10万以下的家庭占近33%;花费10-20万家庭近30%;20-40万人民币/年超过25%;最高级别的40-100万以上有超过11%的家庭选择。也就是说,选择20万以下的家庭占将近了三分之二,中产才是国际教育消费的主流人群。该项报告还显示,近一半的家庭为孩子准备了300万以上的教育总预算。对于中产家庭而言,压力不小啊。这些支出中国际化学校的学费、大学学费和生活费,是明摆着的大头。但还有很多家长所不知道的隐形环节也要花不少钱。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选择国际教育这条路到底有哪些隐形环节要花钱。01 国际
中考分流新政下,很多家长倍感焦虑,自家孩子成绩不错,但是真的能去一个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吗?如果不能,那孩子的未来怎么办?应该去哪上学?01近几日,一位海淀妈妈对我说,经过慎重比较,决定将孩子送出国上学,不是大学才出国,而是初中或者高中就出国,直接在国外接受国际教育体系,在申请大学时会具有更大的优势,受到更多的认可。她兴致勃勃的对我说,她对比了不同国家,确定了英国留学方向,并且着手开始了解英国私校,带着孩子进行专业测评,咨询专业人员并准备申请的事了。细细与她沟通后,发现这是她经过一系列了解与思考后做出的优质选择,我心中也不由感叹,选择赛道比努力更加重要,只有在一个适合的赛道上努力,才能获得成倍的收获。 首先,英国私校提供多种国际课程体系,受到不同国家的名校认可,可根据孩子情况选择
近几年来,对教育问题的焦虑可说弥漫于整个中国社会,无数家长都迫切想着如何提升自家孩子的成绩。我也是因为参加了一家线上教育机构所做的实地教育访谈后,才渐渐意识到这其中的一个误区:很多人都以为“教育”只是“教导孩子如何学习”的问题,但其实并不这么简单,孩子成绩的波动,其根源往往并不在教育本身上。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这个小团队先后在昆山花桥、浙江宁海、京郊北三县走访了多个教学点,每次都是我和另一位教育专家全老师两人,和孩子、家长、老师坐下来面对面谈。这些样本是从该机构2000多个教学点中挑选出来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例如当地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竞争激烈、社区人口组成复杂,又或成绩提升明显),而学生也都是特别挑选出来的,尤其是那些老师、校长看来比较棘手难办的孩子。下面就是他们的故事。#01第
引言每个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幸福人生。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对自己孩子的表现并不满意。这样的结果,孩子或许有责任,但更多时候责任在父母。 当然,父母会感到很冤枉。自己为了孩子,几乎奉献了一切,孩子不努力,怎么反过来怨我。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尤其是华人父母对孩子的爱,绝对是100%的付出。 这里有一个技术问题,父母爱孩子,但有时候却不知道怎么爱孩子。我们在工作中,学习过很多专业知识,但是我们基本上没有学习过怎么做父母。 怎么做父母是一个大的人生课题。我在这里编译一些理念,供大家参考和批判,毕竟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家庭教育中的陷阱与警示如下陷阱一有条件的爱 华人父母对孩子,绝对是100%的无条件的爱。我们爱孩子,绝对是无私的爱。
最近,海口哈罗要中考的一封家长信,把国际教育圈砸出了一场“海啸”。国际学校的家长大面积恐慌,觉得“中考来了,小孩完了”:不用学的课程要学了,读书压力大;不用考的试要考了,升学竞争大;原来选国际就是为了不鸡不卷,在高级感的教育里躺平,现在终究也不能够了…这我就不懂了——国际学校要中考,居然会有那么多家长,担心把娃考成渣…此刻,该担心中考这件事的,不应该是那些收费昂贵的国际/私立学校吗? 01一个国际化学校,以提供优质教育为名,收家长几十万学费,结果却连一次中考都应付不了,这教学的质量得有多弱啊?纸糊的吗?作为家长要知道,中考考的是国家教材,义务教育阶段课本上的那些东西。这些教材编排,针对的群体是全国的学生,甚至包括偏远地区的娃,要求的都是一个中学生知识量的底限。不信?那就找出本小学英
儿子小时候,我有一次去开家长会。前排两个妈妈看上去是很好的朋友,她们的对话内容非常有趣,很快就吸引了我的注意。妈妈A说:“你看你看,我左边那个穿蓝裙子的妈妈,她家孩子哦,是个大学霸!成绩从来都是班级第一,而且多才多艺,钢琴弹得那叫一个棒!前几天还在学校音乐会上独奏呢!”妈妈B说:“你跟人家比什么比,人家妈妈不上班,全职在家培养孩子的。我听人家说了,现在成绩好的孩子,一般家里都有个全职妈妈!”听了这样的对话,我当时就好奇心大作:全职妈妈/爸爸的存在,难道真的能提高孩子的成绩吗?几年后,社会上对全职妈妈的讨论似乎更热闹了。这时我又听到一种说法,大概意思是“妈妈不能不工作,否则就会成为孩子,特别是女孩的‘坏榜样’,让他们也不思进取。”嗨,当个妈也真是左右为难,上班吧,人家说你忽略了孩子,不上班呢,
21世纪初互联网浪潮席卷大陆,在此环境下出生的00后开始接触欧美流行音乐,听Avril的歌看LadyGaga的MV长大。那时人们还亲切的称呼留学生为海龟,一个00后长大就很少听到的名字。最开始人们说出国是为了镀金,后来这种说法也渐渐消逝,现在留学生已经一抓一大把,那本亮闪闪的学历证书也开始贬值。在近两年疫情的影响之下,大众的生活更加依赖互联网,留学生群体因疫情的原因频频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榜。境外输入、隔离闹事、中产家庭的破产小孩、因一个月一万零花钱不够花而发帖大肆辱骂父亲...各种各样的留学人士层出不穷。同为留学生的笔者,观察到身边确实存在这样的人,且比例要比国内的学生高许多。然而因为冲上热搜的个例来给几十万留学生打标签是否真的合理?不如从根本出发,来看一看留学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群体,以及谁
“从300米的席梦思床上醒来,开着限量款的宾利车,准备去自家500强公司打理日常事务……”如果你以为留学生回国后过着这样的职场生活,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出国留学还不盛行的年代,说得一口流利英语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海归”确实是到哪里都会发光的金子,但时过境迁,现如今大部分的“海归”需要和国内毕业生一起面试、996,有人发视频,说自己留学花了140万,回国工资只有4500,还有人成立了“海归废物”小组,成员已达3万多人…… 对于那些打算给孩子选择国际化教育的家长来说,这些消息无疑会让他们焦虑不已:辛辛苦苦送孩子出国留学,将来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如果孩子一辈子都挣不回学费,那么留学到底值不值?出国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正好,我们最近采访了两位已经在国内找到工作的留学生Beatr
未标注”原创“的文章均转载自于网络上公开信息,原创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
深国交备考 |
如何备考深国交 |
深国交考试 |
深国交培训机构 |
备战深国交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www.ScieOk.cn Some Rights Reserved.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23092号-1商务合作
友情链接:X-Rights.org |中国校园反性骚扰组织 | 留学百词斩 | 南非好望角芦荟胶 |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