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汉娜·阿伦特对政治的定义可以被最好地理解为对人类多元性和自然性的捍卫,及对抗现代性的极权主义倾向,而这只能在掌握她的哲学体系后才能充分理解这一点。她的政治取决于公共自由和对必要性的掌握。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自发的、表达性的、交流性的,但也是不可预测的、捉摸不定的和脆弱的。在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我将解释阿伦特关于人类境况的三元理论,然后通过阐明政治与行动的关系,将她的政治理念置于其中,并最终概述其前提条件。在第二部分,我将通过考察她的方法和探索她著作的历史背景来阐明她作品中的反极权主义,在她的各种作品之间建立联系,并最终全面分析阿伦特笔下的政治的独特属性。政治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中认为,人类境况是三方的,包括劳动、工作和行动。由于政治取决于人类的多元性,虽然自然性是「政治
本文是1995年JulieA.Nelson创作的一篇具有简介性和开创性的期刊论文;其中的许多论点可以在她同年出版的《Feminism,ObjectivityandEconomics》一书中也再次得到了重申和扩展。作者论述道,虽然许多人认为经济学科是中立、公正、纯粹理性的,但其中却包含了男权社会的价值和偏见。在本文中,她分析了经济学模型、主题、方法论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中的男性偏见;本次的推送是这篇文章的下半部分。作者不断强调的是,她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创立一种和「男性经济学」对立的女性经济学。相反,这种对于男性偏见的考察和纠正能够使得现有的经济学得到改进,并且使得更多从业者意识到一些之前被边缘化的议题的重要性。因此,作者认为,来自女性主义的批评不是毁坏性的,而恰恰正是建设性的。来源:19
编者按:本文是1995年JulieA.Nelson创作的一篇具有简介性和开创性的期刊论文;其中的许多论点可以在她同年出版的《Feminism,ObjectivityandEconomics》一书中也再次得到了重申和扩展。作者论述道,虽然许多人认为经济学科是中立、公正、纯粹理性的,但其中却包含了男权社会的价值和偏见。在本文中,她分析了经济学模型、主题、方法论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中的男性偏见;本次的推送是这篇文章的上半部分。作者不断强调的是,她所做的工作并不是创立一种和「男性经济学」对立的女性经济学。相反,这种对于男性偏见的考察和纠正能够使得现有的经济学得到改进,并且使得更多从业者意识到一些之前被边缘化的议题的重
引诗朗诵《想你的夜》这几天,诗歌突然流行起来了:她逃,他追,她插翅难飞。他回,她怼,他暴跳如雷。她泪,他悔,他生死相随。终究是,子弹划过红玫瑰。再富有的舔狗也会流眼泪。…… 为人民服务的段子手,集体出动了:宝,我今天嗑瓜子了,磕的什么子,是你的真命天子。宝,我今天拉稀了,拉的什么稀,是对你的倍加珍惜。宝,我今天赚了一个亿,是多少亿啊,是对你的一心一意。 以上不是隔壁老王的凄惨人生,而是顶流小王的人设塌方。幸福的爱情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舔狗连措词都是一样的。广大人民群众沸腾了,万恶的资本主义也不过如此。什么霸道总裁,什么是首富之子,真相原来就是一张猪油蒙过的人民币啊。 理性的讲,不能对一位心怀真爱的热恋者如此嘲讽。但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情绪风暴,像春风一样抚慰“躲
作者 / 潘易植排版 / y²2014年海德格尔的《黑皮本》开始出版,据说是坐实了海德格尔的反犹主义倾向——尽管相关段落并不多——并且进一步地表明他在1933年投靠纳粹并不是什么偶然的事情。1933年海德格尔出任弗莱堡大学校长,在这不久前他加入了纳粹党;他于1934年辞去校长一职,但纳粹党员的身份一直保持至战争结束。海德格尔于1976年逝世,在这之前他亲手整理了早年的文稿,并在遗嘱中规定了出版顺序,在他的设计下,呈现给人们的已然是经过净化的著作——当然,其中依然有许多「真实」的东西。事实上,早在战争结束后,海德格尔就已经在考虑以后的教职问题,为此他重拾早年间为了谋取教职而锻炼出来的「实践智慧」,来到对知识分子不是那么严苛的法国开设讲座。战后海德格尔的工
原载自(美)亚瑟·丹图(ArthurDanto)著:《叙述与认识》(NarrationandKnowledge)的第一章,周建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第1-20页。感谢西方史学理论读书坊公众号的图片与引言!关于作者:翻译/ 周建漳排版 / y²在本章中,丹图区分了两种历史哲学:实质的历史哲学与分析的历史哲学。不过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丹图将笔墨主要侧重于讨论实质的历史哲学的性质上。在丹图看来,与纯然是哲学的分析的历史哲学不同,实质的历史哲学是一种错误且含混的构建。一方面,它并非是哲学,因为其内在拥有与历史学相似的解说模式;同时,由于其非法地将历史学家组织过去的方式投射到未来中,导致它也很难实现自身史学叙述的目标。基于比对后丹图发现,我们关于过
题图灵感来源吴山专作品《三十二个错别字》作者 / 星原,Zxx(排名不分先后)编辑 / 晖洁排版 / y²近日,笔者偶然观看到了一部在《这就是中国》节目第十七期《解构「西方中心论」》中张维为教授演说的片段。在其中,他以反对「西方中心论」为旗帜,对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可靠性与史学标准进行了一番颇具特色且天马行空的论说。 视频在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p4y1b7Zf 这些论述本身其实并无批驳的必要:其中的学术错误非常明显,甚至有对基础知识的完全混淆。但是,它恰好涉及了一些非常关键的话题:历史学的「真实性」与对史学论述的怀疑、政治与文化霸权对于讨论的影响、史学的学术规范与方法
HumanitiesWeek 人文周六哲学4.10日-4.11一-4.12二历史4.13三-4.14四-4.15五-4.16HumanitiesWeekFollow-upActivities: 4月10日-4月13日一整周人文周的活动或是紧张刺激,或是令人收获满满。人文周Ambassador与THINK哲学社进行合作,即将在人文周的follow-upactivity中举办两场人文学术活动,欢迎大家踊跃参加并havefun! Saturday4.10|Philosophy OnlineLecturefromguestspeaker线上哲学讲座GuestSpeaker:ZhejunYufromtheFudan
图注:女性举着「姐妹力量」的标语游行,一群男性工人在左边观看©MichaelOchsArchives/GettyImages(拍摄于 1975年左右)译者注(节选):本文是1970年代美国激进女性主义思想家、作家与运动者JoFreeman传颂已久的力作。文章的时代背景大致是60年代运动中的一些女性受够了运动团体内的男性中心权威,在实践上自行成立了分离的女性团体、在思想上发展了基进女性主义的思维。这些团体多半采「无架构」的组织原则:没有领导人、没有发言人,会议只有协调人、没有主席,共识决议(consensus)、人人平等。一些基进女性主义者在思想上把这种「无架构」组织方式赞许为亲力实践地颠覆男性霸权的权力关系,之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旗帜鲜明的无政府女性主义(
1《哲学的故事》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是普利策奖和自由勋章获得者,美国哲学家威尔·杜兰特的经典力作。自问世以来,经久畅销不衰。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了有史以来的主要哲学家的生平及其观点。这些故事本身奇巧而有趣,加上作者娓娓动听的叙述,使它变成了一部极富魅力的人文经典。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有趣的方法读懂漫长的哲学发展和艰深的哲学精髓。2《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托马斯·内格尔《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在美国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齐名,是哲学入门的必读书目,已被译成二十种语言出版。在这本小书中,当代西方哲学界的领军人物内格尔用生动的语言,高超的分析技巧,以及深刻而冷静的洞察力向我们充分展现了哲学思考的真正旨趣。他告诉我们如何知道外部世界的存在;如何知道他人心灵的存在;如何判断行为的对与错;如何面对死
Papi酱生子“冠夫姓”被骂上热搜;教育部发文鼓励培养学生“阳刚之气”引发一片哗然;李诞Ubras代言词“让女性‘躺赢’职场”被投诉到删稿道歉;2020年,性别主义话题在网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舆论热潮。棕榈君也在近期收到了一条私信:“我看到越来越多同学把女权(又称女性主义)、LGBT写进文书,有些收获了MIT、芝加哥大学的录取。是不是‘平权话题’真的更容易收获高校青睐?”棕榈君在整理近年高校录取案例时,也找到了一些在文书中表达女性主义观点,并顺利进入名校的“范例”:M同学 麻省理工学院M同学热爱CS专业,她从9年级开始自学编程,却遭到家人阻拦。受到女权文化激励,她不仅坚持CS学习,还成立了“Girlswhocode”社团,鼓励更多女孩子摆脱性别刻板印象,选择自己热爱的行业。H同学
作者 /歌川编辑 /晖洁,思晨排版 / 亦源,星原「真正的阳刚之气」:一个话语陷阱最近教育部对一份名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政协提案的答复,让「阳刚之气」一词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进而形成一场关于性别议题的交锋对阵。这场交锋,围绕着「阳刚之气与美德的关系」进行展开。一些人着力于否定所谓的「阳刚之气」。它未必是美德,也可能只是男性/雄性气质(Masculinity)的粗暴表现:譬如性情暴戾、举止鄙陋。相反,也有人试着界定「真正的阳刚之气」。他们认为「阳刚之气」意味着勇于担责、恪守礼义,并且说「女性也可以拥有这些美德,美德是不分男女的」——其中,最典型的观点,是央视新闻的评论:「阳刚之气不只是男性化」。简而言之,这些讨论主张:「阳刚之气」或男
编案什么样的学术制度有利于女性哲学家的成长?假设有一个社会,虽然允许女人接受哲学教育,但绝大多数哲学工作者都是男性,并且他们都相信女人普遍不适合搞哲学,写的哲学论文不值一读(虽然偶有例外,但那是男性化的女人)。又假设在这个社会里,哲学期刊都不是匿名评审,编辑和审稿人都知道作者的身份。因此,每次有女性作者投稿,几乎都会被拒稿(除了那些会“跑关系”的人)。久而久之,女人便失去了进行哲学创作的热情。在这种制度下,一个女人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概率极小极小。要改变这个状态,必须实行匿名评审制度——编辑和审稿人都不知道论文作者的身份,只根据论文本身的质量去评判。英美哲学界这几十年出了许多优秀的女哲学家,严格的匿名评审制度起了很大作用。她想|给予我们启发的当代女性哲学家文/ 王昕桐提起哲学,你
未标注”原创“的文章均转载自于网络上公开信息,原创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
深国交备考 |
如何备考深国交 |
深国交考试 |
深国交培训机构 |
备战深国交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www.ScieOk.cn Some Rights Reserved.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9023092号-1商务合作
友情链接:X-Rights.org |中国校园反性骚扰组织 | 留学百词斩 | 南非好望角芦荟胶 |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