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各省开始响应号召颁布相关措施,一时间网络谣言四起,各种匪夷所思的热搜登榜......据了解,新东方早年就致力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服务;而华尔街英语的破产更多是由于疫情影响。只是在政策敏感的时间节点上被有心人过分解读而已。但不可否认的是,“双减”政策后劲十足,确实很多培训机构面临“凉凉”的风险。政府为何突然来个“一刀切”?国际教育方面的培训机构有没有影响?如何应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分析下“双减”背后的故事......国家为何“突然”严厉管控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训机构?社会众说纷纭。我认为其中关乎绝大部分家庭的现实原因之一,是公立学校优秀师资的被挖走。民办学校或机构为了盈利而提供很高的薪资吸引优秀的老师,所以为了拿到更高的薪资,很多优秀师资选择“外流”到培训机构或民办学校,或者偷偷在外兼职。公立学校因此缺失了相当一部分的优秀师资,从而出现资源倾斜。而“双减”的颁布和民转公促进了老师的“回流”,公立学校的师资得以平衡。从长远来看,国家在对学校资源均衡化和人才结构调整的方面在下功夫。无论是“双减”,还是民转公,亦或是提出大学区概念、实行老师流动制等,近期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解决教育内卷问题。引起教育内卷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学校资源的不均衡。设想一下,如果公立学校学位充足,而且每所学校的老师、设备、生源等各种教育资源都差不多,家长还会焦虑吗?学校资源的不平等,重点学校、尖子班现象普遍,好的老师被分配到成绩好的班级和好的学校。家长都担心孩子落后别人,都想让孩子往教育资源优质的学校去,所以才让培训机构钻了空子,利益驱使催化焦虑心理。目前我们的人才结构往白领倾斜,蓝领,即掌握技能的专业型人才缺失,导致社会就业问题严峻:本科生越来越多却找不到工作,技能型岗位却招不到人。事关民生发展问题,国家要着手干涉和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培训机构激化焦虑,明里暗里传播一种考不到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的思想,所以要严加限制管控。其实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发布了一项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在计划中,官方明确表示,在2020年“中普比例”要达到平衡,要实现普高和中职人数比例5:5。意味着以后中考的孩子一半去普高,一半去职高。这就是白领和蓝领人才的分流培养计划。但人才结构的调整道阻且长,如果职业教育质量不提高,专项技能人员的劳动报酬没得到有效调整,家长又怎么愿意送孩子去职高呢?8月16日,全市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将坚定不移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在走访了许多培训机构,以及与很多老师进行沟通后,了解到目前大致的现状是:国际学校的学科并非传统意义上公民办学校的学科,其培训方式也不是简单的刷题、做试卷,甚至会牵扯很多项目、活动。教育局会对这类型机构有一个怎样的定夺?暂时还未可知。当然也有好的方面。国际教育项目价格偏高,不良机构可从中谋得暴利。但现在有政策规范培训机构的日常行为,使得虚假广告、虚构原价、虚假折扣等不正当竞争被禁止,培训机构市场才能有效规范和净化。“上有政策对付,下有对策应付”。据不少家长的反馈,很多培训机构已经找到了在“双减”夹缝中生存的机会。很多培训机构开始采用“老师上门”或“学生上门”的方式开展培训,家教、私教风一时盛行。我们也收到同行爆料:培训机构正在“攻略”公立学校。“双减”政策针对学校的一些措施无疑会增加公立老师的负担,引起不满情绪。有些培训机构想与公立学校合作,采用让培训老师“入驻”学校的方式,保住自己饭碗的同时给公立老师减负。如何合作?某培训机构提出除了正常课时时间,其余在校的活动、培训可以外包给培训机构,每位学生收取额外的费用,但费用不高,打算以量取胜。教育改革是件大事,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双减”只是开始,更多还在后头。这回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之大震慑整个社会。
目前国际教育板块还暂时未受到影响,但后续不好说。我们会及时跟进,也请家长关注我们的公众号随时了解最新信息。
也要提醒家长一句,目前很多媒体平台都存在过度解读时事、政策的情况,也请辩证对待,不要自我焦虑。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8点择校
推荐阅读:
比起国内本硕985,多数英国一年制硕士在HR看来:求职竞争力并不高
深国交2025届新生:进来了解一下国交食堂,这里有份档口用餐指南
留学那么苦,为什么还出国?“内卷” 和 “打工人” 揪出了原因
【视频】深国交2020年安托山校区 -- 探秘深圳最壕的学霸学校(上)
NSDA第八届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联赛总决赛正在进行中
版权声明:“备战深国交网”除发布相关深国交原创文章内容外,致力于分享国际生优秀学习干货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原谅,并联系微信547840900(备战深国交)进行处理。另外,备考深国交,了解深国交及计划参与深国交项目合作均可添加QQ/微信:547840900(加好友时请标明身份否则极有可能加不上),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非常欢迎品牌的推广以及战略合作,请将您的合作方案发邮件至v@scieok.cn
本文链接:http://www.scieok.cn/post/2265.html